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 支撑平台»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OBCE,http://www.orog.pku.edu.cn/)是在原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筹建,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原地质学系的4个研究所(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岩石和矿床学研究所和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分别对应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4个学科)。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52人。其中研究人员47人(教授33人,副教授14人),技术支撑人员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5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青年学者3人,北大百人计划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实验室使用面积为392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

  实验室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典型造山带为野外研究基地,以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为技术支撑,以"造山带地质学"为主攻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学校“985计划”和“211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在上述造山带地质学研究的5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5年来(2010-2014)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9 项),对比上一评估(2005-2009)的各类项目(158项)有明显提高,到账科研经费为16526.92元,论文数量和质量上都显著提升,发表SCI论文400篇(其中国际SCI论文256篇,包括Science报道1篇),作为主持单位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与多项。不仅在发展造山带板块构造理论,而且在解决我国科技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世界著名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实验室5名教授:刘树文、陈斌、张立飞、韩宝福和朱永峰上榜,其入选者人数在国内高校“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名列前茅;在主要的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如英国的QS和美国的NEWS & WORLD REPORT全球大学排名榜),北京大学的地球科学(Geoscience)一直处于国内高校之首位(QS第43位,NEWS第17位);最新的ESI数据显示: 在地球科学领域(Geoscience)高被引文章中, 北京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77篇论文入选,高被引用论文所占比例为2.7%,位于国内高校之首位,其中的44篇高被引论文是以该实验室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的论文。这些都充分表明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为推动我国地球科学走向世界、尽早建成国际一流的地球科学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室重点建设发展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1)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研究方向;(2)造山带岩浆过程与成矿研究方向;(3)造山带构造动力学与大陆变形;(4)深部过程的高温高压研究;(5)生物演化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

  实验室支撑平台有:(1)物质成分分析测试系统;(2)物质结构分析测试系统;(3)地质年代学测试系统;和(4)深部过程实验模拟系统。